文化節(jié)目和文化旅游如何相得益彰?閃耀這是全國文旅領域近年來的一個重要命題。近期,運河運團研學由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(jié)目管理司指導,攜手新章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策劃,中青之旅優(yōu)酷出品,旅開優(yōu)酷人文承制,啟少青春茅臺1935獨家冠名的年走年水文化遺產探索真人文秀節(jié)目《閃耀吧!大運河》攜手中青旅,踏千共同發(fā)起了“少年走運團”研學活動。脈書此次活動不僅是閃耀《閃耀吧!大運河》節(jié)目文旅融合理念的運河運團研學生動實踐,更是攜手新章“以文促旅,以旅彰文”理念在青少年成長教育中的中青之旅新探索。青少年們以運河為軸,旅開在為期兩日的啟少青春北京研學中,觸摸大運河歷史肌理,解碼運河生態(tài)平衡奧秘。
作為一檔聚焦大運河文化的網絡視聽節(jié)目,《閃耀吧!大運河》自開播以來,便以獨特的視角和創(chuàng)新的表達方式,將大運河的歷史、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。此次與中青旅合作,正是節(jié)目“以文促旅”理念的延伸——通過文化節(jié)目的影響力,激發(fā)青少年對運河文化的興趣,推動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。
“少年走運團”研學活動的第一天,學生們在中青旅大廈的課堂上,深入學習大運河的歷史宏圖,認識其作為民族瑰寶、戰(zhàn)略通道的重要意義,領略大運河集漕運、灌溉、防洪、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多重功能。課程中,學生們了解到這條始建于公元前486年,跨越五省、綿延數千公里的宏偉水系,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明。作為學習成果,有的小組制作了精美的時間軸海報,將大運河開鑿始末、歷代修繕利用等重要歷史節(jié)點一一呈現,簡潔的文字說明與手繪插圖生動展現了其發(fā)展脈絡;有的小組則以短視頻形式分享了采訪當地居民、專家和文化工作者的片段,深入探討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與保護現狀。不少同學提到,大運河的每一段河道、每一座古橋都藏著數不清的故事,了解過后就會對自己熟悉的這條河產生更深的情感。
北京作為大運河的北端終點,在大運河城市中的獨特價值與意義,體現在其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、民間文化交流的平臺以及現代城市發(fā)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經過了一天的學習,活動第二天學生們帶著對大運河的新知,前往大運河森林公園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,與《閃耀吧!大運河》節(jié)目中“走運團”一樣,真聽真看真實踐,在旅行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大運河的文化底蘊。在大運河森林公園,他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登臨月島觀景臺,俯瞰冬日運河的別樣風光。當漕運碼頭的朱漆牌坊映入眼簾,學生們紛紛舉起節(jié)目打卡牌拍照留念。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,獨特的船、帆、水元素設計理念,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陳列,讓同學們沉浸其中,深刻領略到了大運河的魅力。
此次優(yōu)酷人文與中青旅攜手共辦研學之旅,通過文化旅游的形式,讓大運河不再是教科書里的文字,而成為可觸摸、可共創(chuàng)的文化現場。正如《閃耀吧!大運河》節(jié)目開篇所言:“運河通向過去,也看向未來。”這場青春與古老的對話,既是對過往的深情回望,更是對未來的鄭重期許——當文化傳承遇上Z世代的創(chuàng)新表達,千年運河正煥發(fā)新的生機。
2月24日,《閃耀吧!大運河》“走運團”來到節(jié)目收官之城——北京,沿通州古渡口溯流而上,經銀錠橋的西山攬勝、什剎海的市井煙火,直至在安徽會館續(xù)寫千年水脈的文明對話。“走運團”將通過水陸聯動的沉浸式探索,展開一幅生動的城市文化畫卷。大運河的故事從未終結,它將在一次次出發(fā)與抵達中,續(xù)寫永恒的文明史詩。